編者按
  以“平民化”為視角,以“服務型”為切入,讓職工感受“娘家人”的“零距離溫暖”——近年來,廈門市總工會通過一系列“尋找”為主題的活動,一方面凝聚廣大職工為建設“美麗廈門”發揮主力軍作用,另一方面打通了服務職工的“最後一公里”,讓工會職能不斷回歸,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。從今天起,本報連續刊發廈門市總工會創新工作的系列報道,敬請關註。
  這些年,福建廈門市總工會一直在做一個完整的主題活動,那就是“尋找”: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、“尋找職工娘家人”、“尋找職工之家”。
  尋找,意味著工會職能的不斷回歸;尋找,也意味著工會從探索到行動一直在路上;尋找,更意味著工會一直在接近“最後一公里”。
  尋找,是一份尊重
  在廈門市海滄區的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項目工地E-3期的施工層,廈門中航紫金廣場項目鋼筋班組技術副班長、30歲的年輕鋼筋工陳和生正手把手教一名新來的工人扎鋼筋。整個施工層鋼筋叢生,腳手架密佈。這個只有鋼筋、鐵絲、腳手架的世界,是陳和生與工友們每天的“戰場”。
  陳和生初中畢業後開始當鋼筋學徒工。鋼筋工很苦,夏天頂著烈日,一蹲就是幾個小時。冬天天冷,高空作業風很大,穿著大衣只露出兩隻眼睛,工作卻不能停。現在,陳和生從當年的學徒工成長為一名高級工,對複雜的配筋圖、獨立鋼筋放樣和鋼筋施工規範很熟悉。
  陳和生原本與許多普通的工友一樣,勞動、生活平淡地進行。但不經意間,在一場名為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的活動中,他脫穎而出成了“勞動明星”。
  從2013年開始,廈門市總工會在每年“五一”期間聯合當地媒體推出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系列人物報道,向社會推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具有時代意義的最美勞動者。
  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宣傳行動蘊含著一個期盼:讓榜樣的力量影響並激勵更多勞動者嚮往“更美”。2013年,通過走進基層尋找,並經公眾推薦,34位特區“最美勞動者”亮相。經過新聞傳播和口口相傳,他們成為職工身邊的“英雄”。這些“奮戰”在各行各業的一線勞動者,平凡朴實、勤奮誠實,在“中國夢”的指引下共同匯聚成了這個年代的正能量——“勞動美”。
  今年4月,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宣傳行動再次出發。整體策劃宣傳力度更大、報道範圍更廣、傳播效果也更加顯著。從報紙、電視、廣播等傳統媒體,到網絡、微博、微信等新媒體的運用,全方位、多渠道地向社會傳遞著尊重勞動、崇尚勞動的最強音。
  “勞動者既是工會服務的永恆主體,又是工會存在的全部理由。只有勞動者在全社會獲得‘最美’、‘最光榮’、‘最偉大’心理定位的時候,我們才有真正的職業尊榮感”——這是廈門市總工會“尋找最美勞動者”的根由。
  尋找,是一份認同
  他是一位務實的人。2011年,他督促公司簽訂了集體合同,每個員工工資比廈門市當年最低工資至少提高了20%;2013年,他多方奔走,每位員工平均工資比往年又提高了13.07%;他把公司工會章程和各位委員的聯繫方式印在工會記錄本里,讓“有困難找工會”深入人心;在他的努力下,企業工會會員卡和大病醫療互助保障實現10600餘名員工全覆蓋;他熱愛工會工作,“如果有一天不乾工會主席了,會有莫名的失落感。”
  他就是廈門TDK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傅維斌。在“尋找職工娘家人”的活動中,他走上了前臺。與他一樣,一批默默無聞的人物也走進了公眾視野:他們有著不一樣的臉孔,卻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工會主席;他們有著不一樣的個性,卻扮演了一個共同的角色——職工心靈的嚮導員、職工權益的守護者。
  廈門市思明區前埔北社區工會主席陳建萍當選社區工會主席時僅25歲,她以“做事情不一定要大,但一定要實在”的格言,證明瞭社區工會不是可有可無;廈門電廠工會主席林志強,1989年開始從事工會工作,以25年的親力親為告訴職工“企業是靠山,工會是娘家”;廈門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曾憲卿有一個得意之作,就是公司主管對基層員工的重大處罰,必須經過工會主席簽字,否則不能生效。在外資企業,工會的這項“特權”顯得彌足珍貴;廈門建松電器有限公司鐘桂榮通過20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個職工訴求利益平臺——資方有任何涉及職工的問題,必須找工會洽談……
  這些工會主席都以自己的忠誠與擔當,實現了當初的諾言:為職工辦實事,做好事,解難事。由此,生活在特區藍天下的職工有了更充足的空間來享受溫暖、共浴陽光。
  走進職工,才能獲取更多的認可,而走出封閉,也才能尋找更多的認同。今年,廈門市總工會聯合當地報紙開闢了“尋訪職工娘家人”專欄,首批12位活躍在各個基層角落的工會主席亮相報端。
  活動一經推出,影響廣泛。市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、市總工會主席詹滄洲為此提出:要多宣傳企業一線工作做得好的工會主席,讓更多職工理解工會、認同工會,並希望從工會個體宣傳到集體宣傳,再推出“尋找最美職工之家”的系列報道。
  很多工會幹部備受鼓舞,一些人有了委屈也煙消雲散。很多職工通過活生生的典型,瞭解到了工會組織的所作所為、工會主席的所思所想。
  尋找,是一份溫馨
  改革開放30多年,成千上萬的外來打工者走進廈門,成為特區建設的主力軍。他們來自五湖四海,遠方有著他們惦記的根,可腳下有沒有他們可以安身的家?政府在思考,工會也在探索,“尋找職工之家”活動應運而生。
  絕大部分外來打工者來廈門後工作生活都在企業,如何讓企業成為他們可以觸摸的家?
  廈門匯科電子有限公司對此作出了一份標準的答卷。這家外資企業以平實與點滴的努力,日積月累,打造出一個外來工心目中的“家”:
  ——通過廠務公開欄、職工意見箱、企業廣播、內刊內網、電子郵件及QQ等形式,不同途徑聽取員工不同的聲音,強化了“家”的互動性;
  ——制定《職代會實施細則》,明確了職代會的定位、職權、操作流程等內容,建立職工與行政工資集體協商機制,保障了職工工資正常增長,強化了“家”的安全感;
  ——為員工辦理了養老、失業、醫療、生育、工傷保險,為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,強化了“家”的向心力;
  ……
  尋找職工之家範本,市總工會在全市特別是非公企業推廣,並通過規範建設、掛鉤共建、推優示範、會員評家、考核激勵等五項工作機制,讓更多的“家”實至名歸。
  市總工會借鑒酒店星級評定方法,將層級遞進制與達標創優活動相結合,率先推出職工之家星級評選辦法。原獲評合格職工之家以及未參評過的基層工會,可以參評“三星職工之家”,獲廈門市先進職工之家及更高等級的基層工會,可直接參評四星級以上的職工之家。
  為了讓美麗廈門成為外來工的“溫暖港灣”和“心靈家園”,今年在“尋找職工之家”活動中,市總工會又提出了基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,力爭到2016年底,全市60%的獨立基層工會(職工數在25人以上)達到“三星職工之家”的標準。截至5月,已有3368家基層工會報名參加達標創優活動。
  廈門市總工會系列尋找活動還剛剛起步。“尋找,是為了銘記。忘記目標,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;忘記責任,就會失去跋涉的動力;忘記根基,就會失去向上的空間。”廈門市總工會黨組書記、副主席陳永紅這樣理解尋找行動。
  尋找最美勞動者,為了根本與根基;尋找職工娘家人,為了擔當與責任;尋找職工之家,為了承諾與歸屬——服務職工是工會最天然的職責,也是工會最核心的價值,廈門工會尋找的就是這種回歸,這種最本質的回歸,也是最具有文化意義的回歸。
  (原標題:尋找,在溫暖的陽光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rvhykj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